下面是整理過的資料;有絲路新史:一個已經逝去但曾經兼容並蓄的世界與其他類似值得參考的商品清單.SHIRLEY是我的好朋友,為人正直又有愛心;SHIRLEY他只會推荐好東西!絲路新史:一個已經逝去但曾經兼容並蓄的世界數量有限,售完為止!限量是殘酷的,不要猶豫入手要快~當今網購市場很競爭,各大購物網為求好業績無所不用其極,殺價毫不手軟。雅虎購物、momo購物及博客來是我比較常去逛的EC網購平台,常常有優惠商品可撿便宜。 |
![]() |
購買 比起過去我們以為的貿易之路,絲路在文化、宗教信仰與技術等方面其實更有趣 絲路新史:一個已經逝去但曾經兼容並蓄的世界:2016900058018,店家為 樂天書城 | 樂天市場購物網 - 台灣 售價:379 我要購買 |
到實際到銷售的EC去看,價格就有機會再便宜一些!包含更進一步圖文資訊的介紹!點擊圖片或文字可以進到更詳細購物推薦網站~還有去各大拍賣網站RUTEN露天、YAHOO拍賣收集商品資料!一直以來我都很相信SARAH推荐的東西。除了絲路新史:一個已經逝去但曾經兼容並蓄的世界 相關商品及價格也一並整理成資料,提供給大家參考~ |
其他資料列表: 1.絲路新史:一個已經逝去但曾經兼容並蓄的世界 | 城邦讀書 … 人文歷史,書籍/雜誌期刊|絲路新史:一個已經逝去但曾經兼容並蓄的世界 作者:芮樂偉.韓森 書名:絲路新史:一個已經逝去但曾經兼容並蓄的世界,原文名稱:The Silk Road: A New History,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3442554 ... 集合百年考古發現的重新詮釋,顛覆一般人的絲路想像 「若根據任一時間點的運載量、交通量或旅人數量是評估一條路線 ... 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55246Translate this page 絲路新史:一個已經逝去但曾經兼容並蓄的世界. The Silk Road: A New History. 芮樂偉.韓森(Valerie Hansen). 李 ... 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Translate this page 絲路新史:一個已經逝去但曾經兼容並蓄的世界,The Silk Road:A New History,作者:芮樂偉.韓森,出版社:麥田,ISBN:9789863442554 |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作者介紹 芮樂偉.韓森(Valerie Hansen) 美國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唐宋社會史、中國絲路社會文化史。著有《開放的帝國:1600年前的中國歷史》(The Open Empire: A History of China Through 1600)、《變遷之神:南宋時期的民間信仰》(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 1127-1276)。 譯者介紹
目錄引言 第一章 在中亞的十字路口上:樓蘭王國 第二章 通往絲路語言知道:龜茲和克孜爾石窟 第三章 中國與伊朗之間的中途點:吐魯番(高昌) 第四章 絲路商人粟特人的家鄉:撒馬爾罕和索格底亞那 第五章 絲路的世界之都終點:歷史長安、現代西安 第六章 絲路歷史的時空膠囊:敦煌石窟 第七章 佛教與伊斯蘭教進入新疆的大門:于闐 結論:橫貫中亞的長程陸路史 內容試閱結論:橫貫中亞的長程陸路史 如果說任一時間點的運載量、交通量或旅人數量,是評估一條路線重要性的唯一判準,那麼絲路可說是人類史上旅行量最低,或者說是最不值得研究的一條路線。 不過絲路改變了歷史,多虧有那些設法橫越部分絲路或全程的人,將自己的文化如異國種子般帶到遙遠的土地上播種。他們在新的家鄉茁壯,與本來就住在當地的居民通婚,而且往往持續與後來的新族群融合。作為經濟活動持續發展的據點,這些綠洲城市宛如燈塔,吸引著更多的人越過高山、穿過沙海而來。儘管絲路不能算是一條商業路線,不過它具有歷史重要性——這個路線網成為地球上最著名的文化動脈,溝通著東西方的宗教、藝術、語言與新技術。 嚴格說來,絲路指涉自中國往西,通過中亞,抵達敘利亞(及其後地點)的所有長程陸路路線。這條路上沒有任何不尋常的地景會吸引飛越上空者的目光。描述此路所經之地特徵的不是人造物,而是百分之百自然的高山隘口、山谷,以及沙漠中的泉水。這裡沒有任何道路鋪設,絲路的系統性繪圖直到二十世紀才出現。從西元三至十一世紀——亦即中國勢力深入此區域的高峰期——生活在各個路線上的人不曾使用「絲路」一詞。請記住,一八七七年,李希霍芬首次在地圖中(見彩圖2—3)使用「絲路」之前,這個詞根本不存在。 這些路線可回溯至人類的起源。任何能走路的人都有辦法長途跋涉、穿越中亞。在遙遠的史前時代,人們沿著這些路線遷徙。現存最早的跨境貿易證據大約出於西元前一千兩百年,我們發現產自于闐的玉出現在黃河以北河南省安陽的商王墓。中亞周邊各社會間的接觸,像是中國、印度、伊朗,在西元前第一千紀一直持續著。 西元前二世紀,漢朝統治者派出第一位前往此區的外交使者張騫。中國希望能夠促成一個共同抵抗其勁敵匈奴(居住在今日的蒙古)的聯盟。張騫注意到北阿富汗有中國商品在販售,回國後將此事稟告皇帝。許多書籍將張騫出使西域視為絲路的開端。但皇帝派張騫出使是基於安全考量,而非因為重視貿易——規模甚微,而且皇帝先前也不知道當地有貿易存在。漢朝後來派兵至西北,並在當地駐防,其目的總是為了防止北方敵人的侵擾。中國屯駐地的士兵與當地居民的接觸很有限。當地住民、來自印度的移民,以及中國士兵最初的長期接觸發生在尼雅和樓蘭,本書的第一章便由此開始。 本書討論的各個絲路社群——尼雅、樓蘭、庫車、吐魯番、撒馬爾罕、長安、敦煌與于闐——都存在貿易,但規模有限。在尼雅發現的近千件西元三、四世紀佉盧文書中僅一件提及「商人」,當商人從中國到來,當地人就可以請他幫忙估量絲綢的價錢。為數不多的行旅商人受到嚴密監視。地方官員發給他們通行證,上頭列出隊伍中同行的每個人與每頭牲畜,並按順序確實標明他們獲准造訪的城鎮。中國官員不是唯一監視貿易的單位;龜茲官員也做同樣的事。政府在絲路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們是商品與服務的消費者。不同的城鎮裡都有市集,不過比起舶來品,他們販售更多當地的產品。西元七四三年在吐魯番的一個市集,當地官員為三百五十種不同商品標上三種價錢(上、中、下),包括典型的絲路商品碯砂、香料、糖,以及銅器。買家可以購買各種在地種植的蔬菜、生活用品與牲畜,其中有些商品已跋涉很長一段距離。市場裡賣著眾多織品,它們在中國境內編織後運到西北(因為中央政府用織品當作支付士兵薪餉的通貨,然後士兵再拿織品到市場上購買商品)。 大量財富從中原轉移至重兵駐守的西北,這就是絲路貿易在西元七五五年以前(唐代最盛期)繁盛的原因。西元七四五年,有兩批總量一萬五千匹的絲運送至... |
※其他推薦※
|
資料來源:樂天市場購物網